警惕药物性肝损害
发布时间:2021-09-17来源: 福建省商务厅 作者:佚名
小张今年二十七岁,是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身材高大、体型肥胖,除患有脂肪肝且转氨酶稍高外,平日身体尚可。前段时间,小张为了赶毕业课题经常熬夜,抽烟较多,身体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他便自行到药店买了几种感冒药。他觉得一种药退烧效果可能不够,就几种药混合着吃,而且因为自己体重的原因,还“酌情”加大了剂量。随后悲剧发生了,小张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造成肝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
小张的这种肝衰竭实际上就是一种药物性肝损害。所谓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害,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药物性肝损害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药物性肝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食品已超过30000种,明确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超过1000种。因此,药物性肝损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医
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各方均需警惕。
肝脏易受药物损害
人体肝细胞富含药物代谢酶系(简称肝药酶)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分子结合位点,而肝脏又处于门脉循环的中心位置,故从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药物都不同程度在肝脏聚集,并要经过肝脏的首关作用。即使一些无毒性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在肝脏代谢所产生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也有可能具有毒性。所以,随着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不断增加,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也在增加。
多数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肝脏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等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
易引起肝损害的药物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抗菌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该类药物使用广泛且使用量较大有关。其中,容易引起严重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是抗结核药、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真菌药物、头孢菌素类等。
抗病毒药物 如抗流感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
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周期长、剂量大以及联合用药多见,因此易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并且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肝功能损害,常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由于该类药物在治疗感冒和疼痛性疾病中广泛使用,用药患者众多,且几乎所有的非甾体抗炎药均有损伤肝脏的可能。据统计,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肝毒性事件大约占药物性肝毒性事件的10%。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特别是细胞毒类药物,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
激素类药 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类药、抗甲状腺药和性激素类药。
中药 近年来,由中药(包括主要由中药组成的保健食品)引起肝损害的报道也不少,中药使用不当导致肝衰竭的病例也有出现。
合理用药避免肝损害
首先,对急/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和营养障碍者选药时,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用药的特殊性,根据病人肝功能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尽可能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实行个体化给药策略。
其次,应注意有饮酒史、以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风险;对曾经发生过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应避免再次给予相同或者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
第三,在使用肝毒性药物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最后,如果出现肝损害,应尽早停用可疑药物并且采取保肝抗炎等相应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t.fujian.gov.cn/zjswt/jgzn/jgcs/scyxdjc/cpyscltgl/ypltxx/202109/t20210915_5689493.htm
上一篇: 美国FDA删除他汀类药物孕妇禁用警示信息
下一篇: 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甘草酸二铵制剂说明书
最新发布
-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鼓励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的指导...2024-12-23
- 青海省电商总部在海东正式揭牌2024-12-23
- 气温骤降,取暖小家电市场“热”了2024-12-23
- 发车!宁夏首例反季新鲜蔬菜出口哈萨克斯坦2024-12-23
- 便利入圈 幸福出圈!2024宁夏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精彩启航2024-12-23
- 银川早市:烟火气里的“治愈系”生活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