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当前所在:首页 > 技术杂谈 > 正文

昆明将开展3年攻坚行动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2-19来源: 云南省商务厅 作者:佚名

  在1月25日开幕的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递交会议进行审议。连续两天的分组讨论中,“营商环境”成为昆明市“两会”上的热词。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建议。

  《议案》解读

  对标一流探索特色

  省委、省政府对昆明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率先建成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省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议案》给昆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了不少“高招”。

  要对标国内国际一流,出重拳、下猛药,解决昆明市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探索原创性、差异化、凸显昆明市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要围绕着“全程服务有保障”的要求,精准服务市场主体,推动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程度。同时,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开办、运营到注销、破产退出等全生命周期,并借助大数据发力,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政策服务企业,为企业打造更加普惠透明的营商政策环境。

  破除限制释放动能

  《议案》明确要确保惠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破除影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合理限制,让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动能得到释放,有序进行产能更新换代。

  更要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解决好项目落地难的问题,采取“妈妈式”帮办代办服务,依法依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依法行政,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促进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让市场主体在法律法规保护下健康运行。

  同时,要加快出台具有昆明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享有依法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提供法制保障。探索和健全覆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纠纷处理、破产清算等全领域的管理体制机制,运用新型监管手段,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让市场主体守法经营、有法可依,充分享受法治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红利。

  打通壁垒扫清障碍

  昆明市要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对接国际规则的有效路径,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昆明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吸引外资方面,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要鼓励并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为其创造更多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也是关键一环。《议案》明确,要加快打通政府部门的数据壁垒,破除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障碍,全面实施“一站办”“一窗办”“一次办”“跨省通办”,推动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最大限度缩减审批层级和环节,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营造文明诚信的营商社会氛围要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商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搭建政商“面对面”服务平台,及时回应诉求,帮助解决问题,努力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企业期盼

  安排专项指标保障民营中小企业用地

  民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起点低、分布散,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受产业层次低、人才匮乏流失、资金筹措困难等因素困扰。在昆明市人大代表、云南祥丰集团副董事长杨利荣看来,当前土地政策严格紧缩的大背景下,土地要素保障难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瓶颈。

  杨利荣说,用地审批时间长,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搬迁项目因为未取得项目土地使用权证,导致无法投产。此外,用地保障难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总量控制,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就无法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用地。中小企业‘项目等地’的现象尤其突出。”

  杨利荣建议,相关部门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时,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预留空间,安排专项指标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用地专项保障。同时,对于一些国家鼓励的环保类项目的民营中小企业用地,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指标管理、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方面尽量缩短审批周期。此外,产业园区应当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进不去”的问题,确保中小企业顺利进驻园区创业,实现集群式发展。园区可使用“先租后让”方式减轻中小企业在土地出让价款方面的压力,也能让园区减少土地、厂房闲置的情况。

  多部门联动打通资金进入项目的渠道

  “营商环境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全过程,项目引进来之后,还要为项目落地和企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在昆明市人大代表、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海静看来,近年来,昆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引来了不少优质企业,但在“筑巢留凤”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解决企业在项目落地、生产发展的要素保障,给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倾斜和支持,都有助于留住企业。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昆明市一方面要加大工业产业布局,另一方面,离不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等一些让城市品质提升的项目。结合工作实际,杨海静认为昆明在新基建领域好项目、大项目并不缺乏,但是资金进入项目的渠道越来越窄。杨海静说:“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共同研究资金进入渠道,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国家对城市更新改造通常按照‘一城一策’实施。”杨海静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更新项目出台更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打通资金进入项目的障碍,进一步助推昆明城市品质的提升。

  打造软实力引得来企业留得住人才

  昆明市人大代表、中国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副行长何军认为,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何军建议,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推动,以法治护航,才能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然后,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最后,要不断完善法治保障体系,优化法律制度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将法律对营商环境优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实处。

  “便利的营商环境要关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何军建议,要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协议签订后的各项事宜,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重点针对营商环境专项指标精准发力。同时,要注重打造软实力,既要引得来企业,还要留得住人才,要采取包括个税优惠、蓝领公寓建设、子女上学安置、生活便利、文化融合等措施。营商环境还要经常检视,最好有第三方监督,以便随时修正和提升。

  建言献策

  将开展营商环境3年攻坚行动

  昆明营商环境将如何打造?昆明市人大代表,市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江表示,昆明市政务服务局将建立营商环境“十个一”工作机制(即:出台一个方案、完善一套机制、开展“一感一度”调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开展一次营商环境专项巡查、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每月举办一次“市长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培养一批营商环境专业干部、建立一套营商环境奖罚体系、组建一个营商环境支持团队),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开展营商环境3年攻坚行动,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省树立标杆,作出表率,当好“排头兵”。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一照多址”等改革,推动企业开办、迁移和注销便利化,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落实“五级十二同”要求,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e办通”自助服务,推动119项高频服务事项自助办、就近办、跨省通办,精准打造“15分钟办事圈”。

  应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

  “我建议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昆明市人大代表、民革昆明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邵云华说,近年来,通过采取大量便民利民措施,昆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这两个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息息相关的指标仍然存在问题。

  邵云华认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由于省、市都缺乏健全的企业纠纷化解机制和路径,只要出了问题,企业、投资者和股民就直接走诉讼程序,压力全部集中到法院。在办理破产方面,由于本地区尚未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办理破产的灵敏度、效率不高,难度加大,大量本可以早发现早解决的问题,最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破产程序解决,极大地增加了破产成本。

  对此,邵云华建议进一步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政府部门与人民法院联合,协力解决企业信用修复、职工权益保障、工商注销登记、破产程序中税费参与分配、税费缴纳等问题,将“个案协调”逐步转化为“整体联动”。拓宽信息共享渠道,遵循市场化原则,提升重整率。同时,设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出台规范性文件。此外,还建议设立专门破产法庭,加强市场主体依法退出机制的建设。探索合并破产案件、快速审理等多种处理方式,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简化破产程序、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提高办理效率。

  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为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是昆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昆明市人大代表、民盟昆明市委会盟员佘映廷说。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应建立信用体系,每年评出一部分诚信企业。完善大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督促其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对于“招才引智”方面,佘映廷认为应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沟通联系,推进产业对接,打造承接平台,建立人才数据库。对国内外昆明籍和在昆明地区工作过的实业家、创新人才、行业知名人士等采集有关信息,形成数据库,展开项目对接。对产业新、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回乡项目,展开精准的“一对一”联系推动,确保项目落地,引导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返的浓厚氛围。

  在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佘映廷建议加强企业运营监督,制定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和政府关系的行为准则,明确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宣传部门需要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同时,完善各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

  “完善市场活动审查制度,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对于打造营商环境也很重要。”佘映廷说。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严肃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行为。完善民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设立专项破产援助资金。同时,对重整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保障重整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t.yn.gov.cn/articles/34515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资讯网 sy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6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