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当前所在:首页 > 企业动态 > 正文

省委《湖南工作》刊发沈裕谋厅长署名文章《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发布时间:2024-12-23来源: 湖南省商务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省委《湖南工作》2024年第11期刊发沈裕谋厅长署名文章《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现予以转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特别是聚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明确了一系列改革任务和举措,为新时代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省商务系统将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扩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迈上新水平。

  一、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湖南作为中部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优势,辐射近4亿人口的市场优势,是全国大市场的中心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链接点。全省商务系统将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充分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优势,突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增强对全球企业和资源的吸引力。建设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发挥创业和经营要素成本低、医疗教育等生活品质高的比较优势,用好“招商引资正面清单”,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立足优势,开展精准、规范的招商活动,推动招商引资由政策驱动、成本驱动向效率驱动、市场驱动、产业生态驱动转变。加强招商引资全过程监管,持续抓好招商引资乱象问题整治,完善招商引资项目依法签约、诚信履约机制,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完善流通体制,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一体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县域商业体系、绿色流通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加快推动城品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加快完善“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政策机制,减少消费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以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巩固扩大汽车、家电、家装家居、电动自行车等传统消费。加强消费场景创新和平台创设,推进智慧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支持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巩固一、二类消费,升级三、四类消费,积极推进以发布新品、开设首店、开展首秀首展为代表的首发经济,加速市内免税店落地运营。健全服务消费促进机制,抓好湘菜产业链建设,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让“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现代、游出诗意”成为风尚。深化承接产业转移协作机制。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依托,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平台和园区交流对接,支持发达地区产业园区在湘发展“飞地经济”,探索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加快构筑产业转移的“拦水坝”“蓄水池”,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湖南,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二、奋力先行扩大制度型开放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全省商务系统将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湖南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转变。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对RCEP、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研究,围绕知识产权、标准、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对标试验,复制推广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延伸。全面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全方位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用好广东、上海、海南等对外开放门户“跳板”功能,做好“借道开放”文章。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加强湖南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和经贸合作,加快建设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打造湖南先进制造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桥头堡”。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战略定位,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航运物流、临空临港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制度创新,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争取国家出台支持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专项政策,更好发挥改革试验田、开放新高地、发展增长极的作用。

  三、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开放

  产业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全省商务系统将大力推动“4×4”产业开放,推动全省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全产贸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强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素支撑协同,开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外贸提质增效示范,加大对先进钢铁材料、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支持,扩大产品出口和技术引进。创新发展中间品贸易、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在巩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的基础上,推动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产品“新三样”走出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试点平台,建立标准论证、规则规制、信用体系等相衔接的机制。拓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带”等新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组建湖南国贸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市州设立市级国贸公司。健全产业链精准招商体制机制。聚焦“4×4”现代产业体系,完善13条重点倍增产业链“一图两库一队”,开展产业生态招商、资本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科技平台招商,引进一批链主型、节点型、根植型企业。加大面向全球招商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湘设立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创建中欧(湖南)国际合作示范区,支持存量企业扩能升级。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新型消费、商事服务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完善促进湘商回归的长效机制,推动资本回流、产业回迁、企业回归、智力回哺,用心用情“让湘商在湘更吃香”。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围绕农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特色优势产业,主动谋划培育一批新的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依托企业“走出去”联盟和省能源、矿业国际合作产业联盟,完善湘企“抱团出海”机制。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用好“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以党建引领海外商协会工作,维护湘企和人员海外合法权益。

  四、勇扛使命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家队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家队”。办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建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国家赋予湖南的重大使命,全省商务系统将主动承接和深化“十大伙伴行动”,打造地方对非合作新高地,在国家对非战略和外交大局中彰显湖南担当作为。推动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发展。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办会方向,打造中非各方想用、愿用、好用的平台。精心谋划第四届博览会,办好博览会走进非洲、走进地方系列活动,丰富市场化运营手段,强化经贸对接撮合,吸引更多非洲机构成为合作伙伴,扩大博览会国际影响力和社会、企业参与度。着力构建“展会+产业”联动模式,共享对非合作资源,在地方对非合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建好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围绕“三区一厅”战略定位、“六大中心”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湖南端中非经贸产业园和非洲端湖南工业园、先行区联动功能区,开展检验检测前移、新型易货贸易等改革试点。加快布局在非海外仓体系,建设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通道。积极培育和招引对非龙头企业、投资机构,推动国内外从事中非经贸的经营主体向湖南集聚,力争三年新增对非贸易实绩企业1000家。建立对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加强与我驻非洲国家使领馆常态化联系,发挥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马达加斯加等国商协会驻湖南代表处以及非洲国家湖南商协会作用,对接非洲国家经贸信息和项目资源。完善市州对口重点非洲国家经贸交流机制,支持各市州在中非投资贸易、产能合作、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绿色发展等领域打造标杆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新经验、新做法。加快建设中非经贸国际高端智库,支持企业和机构在非实施技术援助、农业开发、援外医疗等“小而美”民生项目。发挥援外培训资源优势,推广建设“鲁班工坊”,加强非洲本土人才培养,深化湘非媒体合作,持续开展中非人文交流活动。

  五、对标一流优化开放生态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是湖南开放发展的“金饭碗”。全省商务系统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打造公平透明、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优良生态,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让企业在湖南办得成事、雇得到人、赚得到钱、充分被尊重。加快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着力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上做“减法”、优化营商环境上做“加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等措施,有序扩大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支持长沙争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出台新一轮QFLP试点政策。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扎根湖南、深耕湖南。推动人才跨境流动便利化。积极争取长沙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服务流程和机制,便利人员、技术和服务跨境流动。探索更加开放的人才停居留政策,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湘创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持续推动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提质增效,支持长沙打造全球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加快申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口岸,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和“门到门、端到端”国际全程物流服务,推动“物畅其流、货通天下”。


原文链接:http://swt.hunan.gov.cn/swt/hnswt/swdt/yw/202412/t20241219_3628447776433115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商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商业资讯网 sy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010-56019669;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联系邮箱:shangyezix@163.com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