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福建航运劈波斩浪
发布时间:2024-10-17来源: 福建省商务厅 作者:佚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奋楫扬帆,在3752公里海岸线上,一代代港航人劈波斩浪、向海图强,绘就港口雄开万里流的壮美画卷。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全省没有一个深水泊位,分散凌乱、百废待兴的简陋码头,年吞吐量不足30万吨,到如今全省20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日趋集约化、专业化、智慧化的东南沿海港口群,年吞吐量近7.5亿吨;从木帆船、小轮船河运为主的“混装”船队,年水路货运量不足75万吨,到如今总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多用途船等种类齐全、专业化规模化的海洋运输船队,年水路货运量超6.3亿吨;从交通出行为主的水上运输工具,到畅行“最后一公里”、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每一次迭代升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鲜活印记,更是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辉煌篇章。国庆假期,福建港航推出“75载看港航”系列视频图文,邀您一起回顾福建港航75年的风雨历程,共同感受与祖国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的强劲步伐。
船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有了船,郑和才能“七下西洋”,开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远航探索,才有了流芳千古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福建山高路险,内河水系通达,又是沿海省份,航运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不断发展壮大。三国时期,福建就是吴国的造船基地,福建航海人才远近闻名,以至于左思在《吴都赋》中说“弘舸连舳,巨舰接舮……篙工楫师,选自闽粤”。
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望,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群饱含家国情怀的福建船员利用闽江航道,开辟了从福州(上下杭)通往闽北革命游击区之间革命的“地下航线”,留下了光辉而厚重的一笔。电影《地下航线》就讲述了地下党员在闽江“福州”号客船上坚持战斗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的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结束,全国转入经济恢复与和平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然而,台湾海峡却仍处在战争与半战争的状态。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深受影响,航运业十分艰难地步上复兴之路。
人民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恢复重建工作:创立新的航务管理机构--福建省航务局,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人民航运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了福建现代水运专业管理体制,同时迅速整饬运输秩序,建立国营运输企业,扶植与整顿私营轮船,发动民间木帆船参与营运,抢修运输船舶,恢复客货航线等,凋敝衰败的福建航运业得到迅速恢复。
此时,海洋受阻,铁路、公路处于恢复建设阶段,江河运输担负着恢复经济、支援前线和国防建设三大任务。闽江航运是省外物资入闽的唯一通道,尤其在1958年前外福铁路未通车时,闽江水运承担着大部分入闽国防和经济建设物资的重要运输任务。
江河运输进入鼎盛时期,自新中国成立前夕至1962年,全省江河通航里程从3521公里增长至5141公里,小轮船(50吨位以下)通航里程也从558公里增长至1007公里。全省江河运输机动船的数量、运力规模从1950年的136艘、1461吨发展至1962年的224艘、2394吨,分别增长64.7%、63.8%。全省江河货运量、周转量分别从1950年的69.26万吨、5933万吨公里,增至1960年的1299万吨、4539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7.1倍和6.7倍。但1960年之后,受多重因素影响,福建内河运输急剧下降,1968年全省内河货运量、周转量降至363万吨、14155万吨公里。
与此同时,由于南北无法通航,福建的海运业受到很大限制,主要靠木帆船和小型木质轮船,并采用武装护航、走特殊航线、租用外轮等措施,想方设法维持沿海货物运输。1950年全省海洋货物运输量(不含租用外轮货运量)仅4.9万吨,周转量仅1710.55万吨公里。
随着1972年之后台海形势趋缓,福建海运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给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为福建航运业注入了活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5月,福建海运公司“闽海105”货轮,从大连经过泉州,白天过金门东海域,抵达厦门,结束了30年人为的福建沿海南北断行的历史;10月,福州海运公司“鼓山”货轮从马尾直航香港,结束了新中国成立后福建与香港进出口货物主要靠租用外轮的历史。1980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准台湾海峡恢复自由通航,“鼓山”轮从马尾装运外贸出口货物首航新加坡,成为福建驶出国门的第一船。从此,福建海洋运输进入大发展时期。
至1989年,全省国营交通部门已拥有海洋运输轮船715艘,总吨位达到32.21万吨。此外,外贸、水产、盐业、石油等行业也拥有海洋运输轮船30余艘,并且还有合资和联营运输船舶。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福建航运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国营单位一枝独秀,逐步发展成为国营、民营百花齐放的航运新格局。
自1972年起,在海运蓬勃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下,内河运输任务也逐渐增多。到了1978年,小轮船通航里程达到1360公里。这一时期,全省大力发展拖驳运输、山区支流驳船运输,逐步淘汰木帆船运输,加快了船舶机动化步伐,1978年全省内河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恢复至579万吨、26719万吨公里。
改革开放后,内河运输在初步恢复基础上又有了明显发展。省、市(地)、县政府都把开发河运列入议事日程,强化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1990年全省内河通航里程增至3888公里,其中可通轮船里程1242公里。1986年,全省江河货运量,周转量分别达826万吨、45221万吨公里,达到这一时期最高水平。此后,随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加之碍航闸坝修建、水文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省内河通航条件趋于恶化,内河运输地位逐渐弱化。
1992年以后,随着一批开放水运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福建航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航运业结构不断调整,船舶逐步走向大型化,船队向专业化,企业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船舶平均吨位、技术水平普遍提高,1993年1月30日福建省交通厅下发《进一步搞活福建省道路水路交通运输暂行办法》,提出了简政放权、放宽搞活的10条措施。全省海运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海上运力。至1993年底,全省海洋货运船舶数量达到2084艘,总吨位76.3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2.8%和39.6%;海洋运输轮驳船完成货运量1599.45万吨、货物周转量278.70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20%和49.4%。
随着福建省对外贸易不断增长,适箱货物采用现代化的海上运输工具——集装箱运输成为趋势。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厦门海运集装箱联合公司、泉州船务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部分中外合资航运企业开始从事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至1997年全省已有18家航运企业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班轮运输由初期的福州、厦门口岸至港澳航线发展为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口岸都开辟了至港澳、日本、韩国等近洋航线的集装箱班轮或不定期航线运输。我省集装箱运力从1993年底的13艘集装箱船共1363标准箱位,增至2002年底的131艘集装箱船共12404标准箱位。
2001年福建贯彻落实交通部《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和《关于整顿和规范个体运输船舶经营管理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开展水运市场整治工作,维护水运市场秩序,为我省航运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2005年,全省沿海机动船舶达2890艘、366.14万载重吨,开辟的货运航线也不断拓展,逐步构成以省内沿海各港内联江河,外通省际间沿海、港澳台地区,以及向世界五大洲开放的沿海、近洋、远洋全面辐射航线网络。2005年,全省海洋运输完成货运量6861.13万吨、货物周转量1126.60亿吨公里。
2009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航运市场形势日益严峻。福建航运业克服市场运力过剩、船舶实载率不高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拓展钢材、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业务,保持持续增长。至2011年底,全省拥有海洋货物运输船舶985艘合计584.13万载重吨,全省海洋货物运输量16690.00万吨、货物周转量2545.97亿吨公里。
2012年起,我省陆续出台《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航运业发展扶持政策。2014年8月1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推动航运企业发展。我省船舶运力结构不断优化,从单一的干散货船发展成为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多用途船等种类较为齐全的海洋运输船队,船舶呈大型化、节能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2020年底,全省拥有海洋货物运输船舶1116艘合计1395.30万载重吨,较2011年底增长了811.17万载重吨,增幅达138.9%;船舶单船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平均吨位达到12503吨/艘,比2011年底增加了6572.42吨/艘、增幅达110.8%。2020年完成海洋货物运输量42998.72万吨、货物周转量7798.75亿吨公里,分别比2011年增长157.6%和206.3%。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航运企业逐步走向世界。我省骨干航运企业借力国家铁路货运改革东风,聚焦多式联运,从海洋“登陆”大地,“陆海河联动、内外贸融合”网络化多式联运大幅提升了航运服务水平。
航运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传统航运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航运企业、货代企业、第三方纷纷搭建互联网在线平台,智慧物流,方便近如指尖而来,带来了行业服务模式的全新升级。
指尖物流互联网在线平台
内河运输方面,经过数年的航道整治,2022年12月,闽江干流南平至马尾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武夷2号”新能源集装箱船首航从南平港洋坑码头开往马尾,开启我省内河集装箱运输新时代。这也意味着,我省内河运输重新焕发生机。2024年1-9月,闽江集装箱航线航行382航次,累计运载集装箱9234标箱,货运量18.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03.14%、693.88%。
2023年,全省完成营业性水路货运量6.3亿吨、货物周转量1.07万亿吨公里。至2024年9月,全省船舶总运力超2000万载重吨,全省船舶集装箱位超37.44万个,居全国第二位,沿海货船单船平均吨位提升至约1.6万吨,大型化、专业化运输船队逐步形成。全省运力规模超过10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共有44家,1家企业集装箱运力规模居全球第22位,1家企业内贸化学品运力居全国首位,4家民营航运企业上市、超全国的一半。
船行四海,货通全球。如今,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散杂货船等品类齐全的大型化、专业化运输船队,正承载着福建的航海基因,挺起海洋强省的脊梁,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原文链接:https://swt.fujian.gov.cn/xxgk/swdt/swyw/snyw/202410/t20241016_654385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75年!福建水路客运载梦远航
下一篇: 75年!福建港口向海图强
最新发布
- 双向奔赴 西门子能源与海南走出协同发展之路2024-12-27
- 今年1-11月,海南“以旧换新”类商品消费实现快速增长2024-12-27
- 海口航空器维修免关税服务新模式究竟“新”在哪?2024-12-27
- 2024川北川东片区应对贸易摩擦专题培训会在绵阳举行2024-12-27
- 四川省商务学校受邀参加2024“川菜大师傅”进京技能交流暨川菜川货宣传...2024-12-27
- 海口多措并举喜迎元旦,点燃消费热情开启2025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