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福建港口向海图强
发布时间:2024-10-17来源: 福建省商务厅 作者:佚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七十五载奋楫扬帆,在3752公里海岸线上,一代代港航人劈波斩浪、向海图强,绘就港口雄开万里流的壮美画卷。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全省没有一个深水泊位,分散凌乱、百废待兴的简陋码头,年吞吐量不足30万吨,到如今全省20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日趋集约化、专业化、智慧化的东南沿海港口群,年吞吐量近7.5亿吨;从木帆船、小轮船河运为主的“混装”船队,年水路货运量不足75万吨,到如今总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散杂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多用途船等种类齐全、专业化规模化的海洋运输船队,年水路货运量超6.3亿吨;从交通出行为主的水上运输工具,到畅行“最后一公里”、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每一次迭代升级,都是与时代同行的鲜活印记,更是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辉煌篇章。国庆假期,福建港航推出“75载看港航”系列视频图文,邀您一起回顾福建港航75年的风雨历程,共同感受与祖国繁荣发展紧密相连的强劲步伐。
3752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串联起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围头湾、厦门湾和东山湾等众多优良港湾,中华海洋文明在这里孕育,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起航。新中国成立75年来,福建赓续航海文化,不断擘画波澜壮阔的港口新画卷。
建国初期,福建港口泊位数量少,等级低,加上沿海军事封锁,对外经济交流少,海运不畅。1949年,全省沿海港口没有1个深水泊位,全省沿海主要港口年吞吐量仅29.69万吨。在政府的积极鼓励下,港航各界想方设法争取货源,开拓运输市场,港口货物吞吐量缓慢回升。1957年,福州港、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分别从1949年的15万吨、2.69万吨增至85.87万吨、54.87万吨。
1958年起,福建港口逐步开始建设一些小型项目,全省陆续修建了16座码头,缓解了作业码头不足和船货压港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货物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签署《联合公报》,台海局势趋于缓和。福建积极响应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发出的“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港口建设步伐,进一步整治内河港口、航道,改善航运基础设施,实现港口吞吐量的平稳发展。至1978年,福州港、厦门港的货物吞吐量分别增至172万吨、150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港口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福建港口管理职能先后下放各地市,从“大港管小港”转变为“一城一港”的格局,沿海六港均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1979年12月,省政府批准福鼎的沙埕港、诏安的宫口港等20个沿海港口码头为国轮出口港、澳外贸物资的起运点或装卸点;1980年厦门被开辟为经济特区;1984年福州被列入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福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986年,福建港口年吞吐量突破千万吨,达1083.07万吨。
集装箱运输具有转运方便、货损货差小、节省包装费用等优势。1981年4月,日本第一中央汽船株式会社以“虹星轮”装载17只20英尺集装箱靠泊马尾港区通用杂货泊位,福建港口开始了集装箱运输的历史。1983年3月28日,厦门港接靠开港以来的第一艘集装箱船香港“华胜”轮,正式启动集装箱运输,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92标箱。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港口发展对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港口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对外贸易逐步兴起,两岸通航逐步恢复,为港口生产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50万标箱。
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尝试对全省沿海港口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最终形成了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和泉州港错位发展、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航运资源战略重组,密集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港口经济迅速发展。
在港口整合的同时,我省还通过资产重组、联营等方式,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5年完成福州港集装箱码头、厦门港集装箱码头、湄洲湾北岸散货泊位整合,2020年福建省国资委组建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省国资委、各地市涉及港口和航运业务的国有资产整合到省港口集团。通过整合,逐步减少码头经营主体数量,最终实现全省主要公共码头的经营管理一体化,为全省港口集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航运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完善港口规划布局,不断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港航产业支撑和枢纽通道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建设。
港口基础设施日趋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至2023年底,全省万吨级以上泊位达208个、占全省泊位数的44.4%,实际年货物通过能力超8.6亿吨,其中集装箱超2200万标箱。沿海主要港湾建成10~40万吨级不等的大型深水航道,具备通航和靠泊世界各类最大主力船型的设施条件。闽江南平港正式开港,南平至马尾集装箱班轮航线常态化运营,闽北山区“家门口”成为“出海口”。
港口持续释放效能,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供应链高效稳定的重要物流支点。全省港口约32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每月超2300个航次,通达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港口。港口承担了全省90%以上大宗货物和95%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2023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49亿吨,其中集装箱1818万标箱,全省形成3个亿吨大港。厦门港连通性指数居全球第11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13位;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17位。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12月24日,我省率先发起“丝路海运”联盟,打造“丝路海运”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得到国际社会和行业各界的积极响应。至2024年9月,联盟成员超340家,涵盖港口、航运、物流、贸易、投资、金融、信息以及高校和科研单位等各行业领域,13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座港口,“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被纳入国家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标杆。
福建港口通过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港口转型升级的步伐。2014年10月中国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试运营,2016年12月福建第一个高压船舶岸电项目在远海码头投入使用,拉开了福建港口智慧绿色发展的帷幕。改革创新从未止步,远海码头升级成为全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码头、厦门海润码头在全国率先完成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新质生产力逐步成为福建港口发展的新优势。
福建与宝岛台湾一衣带水、血脉相连,闽台两岸隔海相望,最近距离只有68海里,闽台海上直航成为两岸人员交流交往的“主通道”。1997年两岸开展集装箱船舶“试点直航”,到2001年厦门至金门实现客运直航,再到全省对外开放口岸泊位均可从事对台运输,开通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4条“大三通”客滚航线、11条对台集装箱班轮航线以及覆盖台湾主要港口的散杂货航线,闽台海上客货直航越来越快速便捷。福州黄岐、琅岐,平潭澳前,厦门五通,泉州石井等一批对台客运码头,成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的“桥头堡”。湄洲湾港连续四年成为大陆对台铁矿石最大中转港口,全国对台出口跨境电商包裹业务超过一半从平潭口岸出发。港口作为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枢纽,地位愈加凸显。
劲风鼓帆志万里,向海图强谱新篇。港口日渐成为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临海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2023年,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116亿元,占到我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11.5%,对福建沿海区域GDP贡献率达15.5%。
原文链接:https://swt.fujian.gov.cn/xxgk/swdt/swyw/snyw/202410/t20241016_654384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75年!福建航运劈波斩浪
下一篇: 首艘!福州港引入增程式纯电池动力拖轮
最新发布
- 前11月中国新设外企逾5万家 同比增8.9%2024-12-27
- 何立峰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时指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贸关系平稳健康...2024-12-27
- 用改革开放之钥解答如何发展之问—厦门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2024-12-27
- 平潭跨境电商出口再迎利好2024-12-27
- 从福州扬帆 共赴下一个“金色十年”2024-12-27
- 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497亿元2024-12-27